黄颡鱼是什么鱼?黄颡鱼品种特点及图片大全

黄颡鱼是一种什么鱼?黄颡鱼是属于黄颡鱼科的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所有太平洋水系。瓦氏黄颡鱼、黄颡鱼、昂唐黄颡鱼、中间黄颡鱼、黄颡鱼、黄颡鱼等种类繁多。

形态特征

背鳍-6 ~ 7;16-20个臀鳍;胸鳍-7-9;腹鳍6 ~ 7。鳃耙13 ~ 16。

体长为身长的3.1 ~ 4倍,头长的3.6 ~ 4.5倍,尾柄长的6.2 ~ 7倍,前后长的2.5 ~ 2.6倍。头长为吻长的2.9 ~ 3.2倍,眼径的2.9 ~ 3.8倍,眼间距的2.1 ~ 2.6倍,头宽的1.3 ~ 1.4倍,口裂宽的2 ~ 2.2倍。尾长为尾高的1.1 ~ 2倍。

身体细长,略粗壮,口鼻部向上向背鳍倾斜,后侧扁平。头部略大,垂直扁平,后脑勺多裸露;上枕骨的脊柱短而宽,靠近颈骨。吻部和背部视觉是钝圆的。大嘴,位置较低,弧形。颌齿和腭齿蓬松,均呈带状排列。眼睛大小相等,侧上,眼缘游离;眼距宽,微微上抬。前后鼻孔相距甚远。前鼻孔呈短管状。鼻子应位于后鼻孔的前缘,达到或超过眼睛的后缘;1对颚,向后延伸至胸鳍基部或超过胸鳍基部;外侧下巴比内侧下巴长。鳃孔很大,向前延伸到眼睛中间垂直下方的腹面。鱼鳔室1,心形。鳃盖不与鳃峡部相连。鳃耙短。

背鳍很小,有骨棘,前缘光滑,后缘有锯齿,从吻部开始的起点大于从脂肪鳍开始的起点。脂肪鳍较短,其基部位于背鳍基部后方至尾鳍基部中心前方。臀鳍基部较长,起点位于脂肪鳍起点的垂直下方,与尾鳍基部的距离小于与胸鳍基部后端的距离。胸鳍位于下侧,骨刺前缘锯齿小而多,后缘锯齿粗而少。腹鳍短,末端达到臀鳍,起点在背鳍基部垂直下方,从胸鳍基部后端开始大于臀鳍起点。肛门臀鳍起点与腹鳍基部的距离大致相等。尾鳍深深分叉,尖端圆形,上下叶长短相等。

活体背部呈深褐色,腹部逐渐变成淡黄色。侧线上下各有一条狭窄的黄色垂直带,腹鳍和臀鳍上方各有一条黄色水平带,纵横交错形成断断续续的深色垂直斑块。两条尾鳍中间有一条深色的纵向条纹。

性别歧视

黄颡鱼的性别主要可以通过第二性征来鉴别。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在雌性腹鳍的后面,后两个孔相互靠近。成熟的雌性亲鱼体型短粗,腹部圆而饱满,富有弹性。当雌性亲鱼从背部抬起时,可以看到明显的卵巢轮廓,明显的生殖孔,并有轻微的肿胀和突起。个体的腹鳍后面是肛门和生殖过程,生殖过程末端的开口是造口。成熟的雄性亲鱼一般比雌性亲鱼大,臀鳍肛门前后方0.5 ~ 0.8厘米处有明显的生殖突起,呈乳头状,略呈红色。

产地

黄颡鱼多栖息在湖泊周围有缓流水草和入湖河流的浅水区,以底栖动物的身份生活,特别是在有静水或缓流水的浅水区,腐殖质和淤泥丰富。

生活习惯

白天潜伏在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冬季在深水中聚集。适应性强,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存活,即使离开水5 ~ 6小时,也不致命。黄鳝

黄颡鱼的生存水温为1 ~ 38。当温度低于0时,会引起不适。躺在水底时,很少活动,呼吸微弱,3天内死亡。39高温不舒服。鱼失去平衡,头朝上,尾朝下,呼吸由快变弱,大约一天后死亡。温度在8 ~ 36范围内对黄颡鱼的存活率影响不大,但与生长有很大关系。低温时黄颡鱼能吃一点,但基本不生长。其生长温度范围为16 ~ 34至22 ~ 28。水温对其摄食有显著影响,初始摄食温度为11。低温时,黄颡鱼的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达到29时,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黄颡鱼的最适摄食温度为25.28,摄食率为4.06% ~ 4.36%。当实验温度为26时,摄食率为4.36%。

黄颡鱼是杂食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动物饲料是主要食物。在鱼苗阶段,浮游动物摄食,成鱼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小虾、蜗牛和蛤蜊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10月份,黄颡鱼吞食了大量鲤鱼和鲫鱼的受精卵。黄颡鱼的食性较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食物的组成有所不同。根据对101尾黄颡鱼胃肠食物的分析,食物类型为幼鱼、鱼卵、虾、水生昆虫、蜗牛、水生植物等。其中虾出现的频率。

生长节律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鱼类,生长缓慢。黄颡鱼0 -2龄是性成熟前的旺盛生长阶段,平均生长速度较高。特别是1龄阶段,生长速度快,一般达到性成熟最多的1龄和性成熟全部的2龄。3龄以后体长相对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性腺发育,体重相对增长率下降缓慢。

黄颡鱼品种

常见的有瓦氏黄颡鱼、叉齿黄颡鱼、安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黄颡鱼、黄颡鱼。

商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