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的博客【闲来札记:关于付费阅读的体验与感悟】

9月27日晚上,我写了一篇《闲来札记:再次挥杆茅台》,并且尝试性地实行了付费阅读(定价6个微信豆,资金0.6元,算是小试牛刀),总体而言,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有了另一种新的体验与感悟。

在此之前,我自己是很不屑于搞这种付费的东西的,包任建立微信群、搞什么星球之类,自己均没有多大兴趣。这倒并不是自己不认钱,因为小钱也是钱嘛,谁也不会与钱有仇嘛(以前有人打赏,我也感觉像“打”到我心里,有小激动,不论钱多少,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但投资这东西,一是,投资的道理很简单,常常感觉着没有话可说,特别像我这种以年为时间单位持有的投资者,一年也搞不了多少交易,所以,平时多感觉没有多少可分享的,再者,投资标的选择本来就是“赌”大概率事件,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如果因为自己的付费文章而误导了别人,自己会深感不安的。

二是,实行公开分享,似乎是投资圈的一种习惯。巴菲特、芒格这样的投资大师就不用说了,因为他们每年将自己写给股东的信分享给全世界,进而让全世界价值投资者的拥趸们受益无穷。就我本人而言,在2008年自己走上价值投资之后,还深深受到当时新浪博客“价值投资黄页”的影响,当时国内一些早期在价值投资上有影响的人物均活跃在新浪博客,特别是李剑先生的投资文章(今天知道李剑先生的人也当算是***湖了),大凡一出来,就受到人们热烈追捧,并且李剑先生的文章不仅把投资理念阐述得很清晰(特别是巴菲特的消费垄断理念),而且行文**恣意,大气磅礴,常常给我以深深的震撼!自那时起,我就立志,如果自己将来投资有成,也要向他们学习,作这种喜欢分享的投资人。

然而世事难料,大约在2012年左右因为雪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浪博客的投资人很多被雪球“拉”了过去(我当时就是被雪球一位姓黄的先生拉进雪球的)。在开始的几年,雪球更多的是宣传价值投资的主流思想,而且很多知名的投资人也热衷于分享,基本上延续了当初新浪博客价值投资黄页的氛围,然而随着流量的加大,雪球的生态也日益变得复杂化、多元化,而“喷子”们也日益活跃起来(我当初有点孤陋寡闻,对网络“喷子”这个词的了解,也是来源于雪球)。

今天新浪博客似乎已死(差不多已被新浪微博替代),雪球已经生态多元化,后来兴起的微信公众号虽然我一向视为自己的自留地(个别文章我只发表在本公众号,如2021年8月19日《再挥杆茅台》一文,就仅在本公众号进行了分享),但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各种点评也参差不齐起来。而当年分享高质量文章的李剑先生,大概在2015年之后就突然消声匿迹,从此不再发表一文了!——当然,至今股市江湖上仍然流传着他的传说,他的很多文章、观点至今仍然被人们重复使用着。

在这个信息化、碎片化的时代,我现在反而感觉网络阅读的成本越来越高,比如浏览很长时间网络上的帖子,反而感觉收获甚少,甚至感觉是在浪费时间。相比之下,自己写作分享的热情似乎也降低了很多,有时辛苦辛苦花费几个小时写下来的东西分享出去,也时常因为喷子们的言论(个别的甚至私信粗话)而令人心情略有不爽。当然,自己并不是反对不同意见的观点,相反,对于持不同意见的深度评论,自己还是喜欢看的,也容易引起自己的思考,但是那种无端的喷子言论,却总是让人感觉在一顿美味大餐之中突然吃到个苍蝇似的。或许是年纪渐大缺少了些火热的激情,或许是投资时间长了感觉无话可话,或者还有什么原因,总之,自己写作分享的热情是呈慢慢衰退状态的。

那么,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尝试一下付费阅读呢?果然小试牛刀之后,有一种新的体验与感悟(真个是要想知道栗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1、进来的大多是认真的人。我一向认为,投资事关个人家庭的财富命运甚至财富传承,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事情,岂可当儿戏乎?所以,我也一向喜欢与认真的人打交道,不然,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从下面跟帖评论来看,明显所提问题质量提升不少,而不再像原来那样鱼龙混珠、参差不齐,还要自己花费精力去挑挑拣拣。而与朋友们的互动,自己也更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进而作出自己尽可能的互动。在这其间,我也唯恐看不到朋友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而没有作答。

2、更容易筛选志同道合者。截至今日20:50时,点击量共10437人次,付费人数1073人,付费人数占击总量的比例为10.28%%。不难看出,其间有不少是茅台的投资人,或者拟投资茅台的人,在这个圈内进行互动,有时彼此之间会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哪怕是寥寥数语,其意自现,甚至感觉如同与友人围炉而谈一样,一切话语均在不言之中!

当然,由于茅台的绝对价已高,我猜测一定有因为资金不足的投资朋友,看到是事关茅台的,于是就绕行了。不过,这没有关系,付费人数的多少并不是靠前重要的事情,关键是能够“志同道合”就可以了。

3、自己似乎有一种被重新激活的感觉。截至目前,付费人数1073人,以每人0.6元计算,计收获643.8元(我不知提现时微信公众号是否有提成,若有,也不知提成多少),虽然仍然是小钱,但确实有一种被认同的满足感、成就感。恰如被我置顶的一位名叫“潘”的投资者朋友所言:“以报纸收费太正确了,以量换价,可以有效筛选粉丝质量,看到以往打赏才0.2%,心寒,还是报价收费有写作成就感。”

是的,自己为什么喜欢写作呢?我觉得主要是写作会有一种“心流”的体验(人生的快乐就在于获得各种心流体验,关于这一点,我以前的《闲来札记:心流的体验》曾经谈及),然后将自己的文章分享出来,而又得到别人认同,更会平添一种满足感(不然,做这劳什子干什么呢)。

这里我也老实交待,自昨晚上发出这篇札记之后,自己突然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小兴奋,然后看着点击量和付费人数的增长,竟然很晚才睡,打破了自己原有的作息规律;而早晨醒来,靠前件事就是看一看自己这次小试牛刀效果如何。应该说,自己很久没有这样分享文章的兴奋度了,突然之间,自己仿佛有一种被重新激活的感觉!

我们人类这个物种是不是很意思呢?每日里股市账户的波动数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反而对付费的人数、付费小钱的增加而感觉小兴奋!——当然,这种被激活的感觉能够持续多久,我也不敢保证,毕竟这种“被兴奋”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但由此,我想起过去仅有纸质媒体的时代,那时我们自己订阅报刊,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且付了费的,所以对其中的每篇文章也大都认真阅读,而在今天数字媒体时代,如果有一家电子媒体办得像过去纸质媒体那样,文章质量很高,一方面给作者稿酬,另一方面需要读者付费阅读,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创意呢?至少我自己若碰到这种数字媒体,是会付费阅读的。

近来,闲暇之余我对林语堂撰写的《苏东坡传》时不时地进行品读,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人中,我特别喜欢苏东坡,一方面是因为苏东坡一生虽然坎坷,然而他却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即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生逆境,他都能坦然面对,而且还能够将苦难活出快乐的滋味来,另一方面就是苏东坡的著名诗词让人陶醉其中,难以忘怀,甚至可以说,他写的一些著名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竹林打叶声》等,是完全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苏东坡的诗词为什么流行千年而不衰呢?一方面是他的天才禀赋极高,另一方面是他写诗作词似乎从来没有功利目的,比如为了出名或者为了稿酬之类,完全是他的率性而作(林语堂说他写苏东坡传记也没有什么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同理,我本人写投资札记也从来是一切围绕着自己的兴趣而来(虽然这种类比是太不自量力,但写作的道理我认为是相通的),率性而作,凡有真实想法,或者在关键时刻以为应该吼两声,才写的,否则,就干脆不写。不然,如果为了付费而写文章,进而成为单纯的写手,那一定会是变味的,也是自己不屑的。

商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