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万打天下【盘踞云贵两省,吴三桂只有3万多军队,为何敢推翻清朝?】

1673年,已经61岁的平西王吴三桂,发动了叛乱。随后,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先后相应,从而开始了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清朝为了平定三藩之乱,耗时长达8年。一个问题出现了,按照清朝账面上的数字,吴三桂最多只有3万多军队。依靠区区3万多军队,吴三桂如何敢主动叛乱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当时的情况。清朝的前身的后金政权,后金政权崛起以后,逐步控制了东北各地。历经萨尔浒大战、浑河大战、松锦大战之后,明朝基本上丧失了整个辽东地区。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建立了清朝。松锦大战之后,10多万明朝精锐丧失殆尽,只剩下吴三桂镇守宁远等地,这是明朝在关外最后的屏障。

除了外患,此时的明朝还面临着内忧。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率领的农民军,席卷了明朝的西南、西北各地。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退无可退的吴三桂,决定向李自成投降。但就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小妾被霸占、家产被抄家、父亲被毒打等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吴三桂投降了清朝。在至关重要的山海关大战中,清朝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主力,开始入主中原。

与此同时,明朝在南方的势力,先后拥立几位藩王称帝,陆续出现了弘光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等几个南明政权。在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南明政权的过程中,吴三桂非常卖力。虽然投降的时间比较晚,但逐步超越了尚可喜等人。清朝的八旗军对于西南地区的闷热气候、丛林环境非常不适应,因此,在镇压南明残余势力的过程中,吴三桂充当了主力。

最后,形成了吴三桂控制云贵、尚可喜控制广东、耿精忠控制福建的格局。在三藩中,吴三桂的实力最强。按照清朝的记录;“三桂藩属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万有二千,丁口计数万。又平水西土司安氏,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计五丁出一甲,甲二百设一佐领,积五十佐领,辖以左右都统。设前、后、左、右援剿四镇,分十营,每营兵千有二百。”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把吴三桂下辖的各种部队加在一起,大约3万多人。请注意,吴三桂控制了云贵两省的财政,但下辖的这3万多军队,却需要清朝每年下拨钱粮供养。一个问题出现了,吴三桂控制西南两省的财政,钱都去哪了呢?答案是私兵。账面上的3万多军队,依靠朝廷的钱粮供养。但吴三桂的私兵,朝廷根本不清楚,自然需要吴三桂想办法供养。

那么,吴三桂到底有多少私兵呢?各种历史资料的统计数据不一样,出现了4万到6万不等的说法。对于吴三桂的私兵,清朝肯定知道的。但是,很难了解具体数字。换而言之,在吴三桂发动叛乱之前,自己下辖的所有武装力量的总数,最少也在8万人左右。如果按照最多的数字,吴三桂拥有将近10万部队。

除了自己控制的云贵两省之外,吴三桂对陕西、四川、湖广等地的影响力非常大。吴三桂不仅可以节制云、贵督抚,还可以在四川、广西、贵州三地拥有任命官员的权力,号称“西选”,史称“西选之官遍天下。”吴三桂发动叛乱以后,这些地方的官员,基本上先后相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对于吴三桂集团,清朝一直非常忌惮。

清朝一步步压缩了吴三桂的权力,例如在康熙2年,清朝就利用各种借口,收回了吴三桂的人事任免权。康熙6年,清朝又收回了吴三桂的司法管理权。其实,吴三桂在这一阶段并不想叛乱。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垂垂老矣,更希望维护自己的半割据王国,传给子孙后代。吴三桂断定清朝不敢撤藩,清朝则断定三藩不敢叛乱。

结果,双方都失算了。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年迈,请求返回辽东老家,康熙皇帝趁机下令撤藩。对此,吴三桂、耿精忠也先后上表请求撤藩,其实这是对朝廷态度的试探。结果,双方都错误判断了形势。吴三桂、耿精忠请求撤藩以后,康熙皇帝直接批准同意。此时的吴三桂,开始了匆忙征兵,随后发动了叛乱。尚可喜、耿精忠等人,陆续相应,三藩之乱开始。

对于三藩之乱,清朝高层也是一阵手忙脚乱。因为,清朝认为三藩不敢叛乱,根本没有任何预案和准备。因此,在三藩之乱的前期,清朝反而处于守势,吴三桂陆续占领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大片地区,几乎与清朝形成了隔江对峙的局面。在几次大规模战役中,吴三桂的军队甚至屡次击败清朝军队。

当然,清朝毕竟控制了整个北方地区,吴三桂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清朝经历了最初期的慌乱以后,迅速稳住了阵脚。一方面从东北、蒙古各部调兵,另一方面开始了分化瓦解。从1679年开始,清朝掌握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开始了逐步反击。

关于吴三桂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商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