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美国论坛【低空经济飞上新台阶:成本大幅下降,飞行器龙头看好三年内商业化运营】
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的低空经济,“飞”上新台阶。
“国内外在以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应用为主的新型低空经济上接近同一起跑线。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未来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实现赶超欧美的关键。”
7月6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期间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创新论坛”上,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振杰在现场表示,波音、空客、Joby、Lilium等传统巨头、初创企业积极布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制造。而国内在民用无人机、eVTOL等产品方面实现领先,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约70%市场份额,亿航取得全球首张eVTOL型号合格证。
低空挑战:产业链、空域、适航方面难关何时能解?
去年下半年起,低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成长为新增长引擎。各地也针对低空基础设施、低空产业链发展、核心技术攻克以及企业培育等方面推出各类针对性政策,使行业进一步规范。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基于国内无人机的多年发展以及各地政策的集体推动,技术已不再是遏制行业爆发的门槛,当前行业正在等待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和政策的更加开放。此次WAIC期间,也有头部eVTOL企业高管谈及,目前正以国外同行两至三倍的研发速度前进。
“整条产业链已实现高度的国产化,除了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的电机,国产化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外,其余部件均已实现自主生产。”在WAIC现场,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首席市场官蒋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近年来国内航空制造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eVTOL行业整体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
沃兰特合伙人、董事黄小飞也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在技术层面,完整的工业谱系使低空行业能发挥协同效应,整条低空产业链能实现完全国产化,储备也充足。不过,针对目前部分零件进口的现象,主要由于通航产业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规模,进口零件在成本上相较于国产会有优势,但并不存在技术瓶颈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产业链成本有待进一步下降,空域改革和适航取证更是低空经济“乘势而飞”的核心关键。
沃兰特VE25X1试飞
舒振杰在WAIC论坛上指出了关于低空空域资源管理利用未实现最大化空域管理、低空空域使用未实现灵活化等问题。例如,目前我国仍然实行的是“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四级航空管制体制,国家空管委领导全国的航空管制工作,由属地军方统一组织与实施,低空管制区域飞行计划审批流程慢,未实现使用的灵活化。
不过,随着目前多地在低空经济发展方案中提及,要规划放开,推动构建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和协同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多位eVTOL头部企业的高管也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当前的空域资源对现有应用问题不大,已看到空域改革的初步成效。
“在目前的低空经济政策下,空域问题对主机厂影响度并不大。”蒋俊告诉澎湃新闻,空域改革正持续进行,目前申请的流程呈现简化趋势。并且已关注到如安徽、湖南等地的空域管理,已有省一级相关单位参与其中,帮助企业、平台、运营商实现更高效的空域申请。
黄小飞则向澎湃新闻指出,当前的空域资源对于现有的低空经济发展是足够的,但对于未来万亿市场的爆发还存在挑战,需要空管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空管技术的协同。
“对于主机厂而言,适航环节是eVTOL企业的核心。”黄小飞表示,虽然目前供应链的成熟度与配合度,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接口可能会对适航的时间线产生一些影响,但行业的适航确定性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在无人航空器取证方面,舒振杰在论坛现场指出,目前存在经验不足且取证难的情况。尽管已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适航审定管理程序》、CCAR-92《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等法规文件,但由于当前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感知与避撞、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仍未完全成熟,难以达到适航及商业运营程度,以eVTOL为例,目前仅有亿航EH216-S取得适航证,因此存在取证经验不足、取证难的问题。
低空应用模式何时能跑通?
在各地政策的鼓励下,低空经济在应用端的场景越来越丰富,低空运营能力也逐渐成熟,已有部分商业模式成功走入大众生活。
舒振兴在WAIC现场表示,当前低空城市管理商业模式已基本跑通,低空物流也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商业应用最广泛。低空文旅成为有望推行的应用场景,低空立体交通在未来具有广阔前景,随着国内颁发全球比较早的eVTOL适航证,城市空中交通(UAM)正逐步走向落地。
就应用最为广泛的快递物流领域,中通快递集团副总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任群近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将进一步推进大型无人机在物流场景下的广泛应用,将加快布局在城市、海岛、山区等场景下应用,进行跨区、跨岛、跨江常态化飞行,并计划在物流配送、农业消防、生产销售、航空测量等领域进行商业化落地,“目前,中通快递已经开通国内首条常态化无人机支线物流运营航线,属于吨级商载,非常适合在快递企业的分拨中心现有场地上整理一条跑道进行无人机运营作业,未来,公司也会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与许可。”
中通末端无人机在江心洲洲岛进行外卖配送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印象中昂贵的直升机体验价格相比,eVTOL在低空文旅应用上已实现价格的倍速下降,显示出应用的经济性优势,为未来的广泛使用打下价格基础。
“通过使用适航的零部件,使得eVTOL飞行器能够通过适航取证,确保其安全性靠前步,也是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再通过量产方式实现更低成本的可控管理。”在当前的经济性方面,蒋俊介绍,与人均1分钟100元甚至更高的传统直升机旅游体验相比,时的科技的目标价格将会低至每人10分钟300元,能够使更多的受众体验到低空旅游。
时的科技 E20 eVTOL
黄小飞则表示,目前沃兰特的eVTOL的成本结构已极具竞争力,实现航空器成本与运营成本的同时下降到原来的1/10,单个飞行器5分钟就可飞行20公里左右的路程,单座成本在60元左右,意味着每公里3元,且未来还将有三成左右的下降空间。
“随着成本的降低,未来希望能将eVTOL投放到更多应用场景中,让eVTOL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一种方式。”黄小飞告诉澎湃新闻,在起步阶段,公司将更加注重旅游和城际的出行市场。针对城市内部的低空出行,难点不在出机场本身,他指出关键因素是需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头部eVTOL计划未来三年迎来适航取证
低空资本市场仍然火爆,企业融资不断、适航节点确定,未来三四年将成迎来国内eVTOL落地的新阶段。
包括时的科技,峰飞以及沃兰特等多家eVTOL企业高管透露,公司载人eVTOL型号计划在2026年获得适航取证,并在2027年正式实现商业化运营。
“就eVTOL头部企业的商业化时间来看,国内与国外仍存在一到两年的差距。”蒋俊告诉澎湃新闻,在投资方面,海外企业例如Joby Aviation的资金链相比于国内企业更加充足,已经融资二三十亿美元,国内企业融资规模相对少一些,但国家已加大了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基金组建和投资布局;另一方面,国外航空产业链在上下游配套设施完善程度上比国内更高。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在这个方向会落后,反而中国在eVTOL方向具备了巨大的潜力,有赶超海外的能力。
峰飞航空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谢嘉告诉澎湃新闻,eVTOL整体运营成本只有传统通航航空器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运营商采用新型eVTOL航空器从事运营,随着政策支持和空域放开,营业收入会大幅增加,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将会处于健康的盈利状态。而对于主机厂而言,也尽快让eVTOL通过适航,尽快获取运营合格证,把应用场景更多地飞起来。
2024年2月,峰飞完成深圳到珠海跨城跨海飞行,单程50公里用时20分钟
黄小飞也表示,目前全球主流的eVTOL厂家取证集中在2026年至2027年,盈利可能在此之后,但市场普遍看好这个产业,有效的资本市场会支持一个早期行业的发展与建立。
随着“低空经济”被推向聚光灯下,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的投资依旧热火朝天。不过,和今年年初相比,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行业的关注度相较于上半年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投资者数量下降了但质量提高了。沃兰特也将更注重考虑与低空上下游产业链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头部券商也在积极协助公司谋划资本路径,寻求与产融结合,形成更好的联动。”黄小飞告诉记者,前期研究院、地方***等主体的投资热情很高,目前低空经济开始进入战略投资等专业化投资机构的视野。未来在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级投行、财务顾问机构、战略投资机构的加入后,行业未来的发展会更加清晰明朗。